第二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赴艾思奇故居参观学习

作者:蔡昊凌 王加盈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7点击数: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云南考察,并在参观艾思奇纪念馆时明确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undefined

2022年8月17日下午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腾冲和顺古镇参观艾思奇纪念馆,并与纪念馆馆长及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座谈。

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这部著作教育和帮助中国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许多青年在《大众哲学》的启蒙教育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不少成为优秀的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艾思奇纪念馆由“艾思奇生平”、“《大众哲学》的创作背景及历史贡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情怀”三个展厅构成,“艾思奇生平”展厅分为家学渊源、初历磨练、大众哲人、延安洗礼、一代宗师五个篇章,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艾思奇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大众哲学》的创作背景及历史贡献”展厅,展出了《大众哲学》出版的近二十多种不同的版本,直观说明了当时本书的传播十分广泛,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厅则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的人民情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理论品格。

参观结束后,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与艾思奇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丹首先向艾思奇纪念馆全体人员对本次调研活动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其次全面介绍了此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和背景。朱丹表示此次调研活动是引导我院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尝试、对青年学生深入认识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艾思奇纪念馆是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之一,我们应持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用好地方红色资源、真正用好艾思奇纪念馆这一宝贵平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宣传研究贡献力量。

艾思奇纪念馆馆长邵维波向我们介绍了艾思奇纪念馆的发展沿革,并就纪念馆目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目前纪念馆在学术理论研究、资金运转、人员培训以及艾思奇相关资料的收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希望能够得到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与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齐心协力,办好艾思奇纪念馆,办好实践教学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思奇,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此次艾思奇纪念馆之行,使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入了解了艾思奇同志的生平,认识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意义,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

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张凌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发行,便承载着向普罗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解答“中国应向何处去”“何为青年,青年何为”的历史使命。杨靖宇、赵一曼、王先臣等共产党人用刀枪在抗日战争前线为人民筑起“保护墙”,而艾思奇则将哲学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哲学为“刀枪”,为人民筑起了思想上的“铜墙铁壁”,用“大众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发千千万万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科学地认识与改造世界。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肩负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的责任,应立足时代特点,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大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用以指导具体的实践,真正做到讲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践行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

2021级新闻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宦宏明: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第二站我们走进了和顺古镇,走进了艾思奇故居,庭院深深,绿树环绕,仿若江南水乡一样别有韵味,在方寸之间,我们尝试着去品味这位“人民的哲学家”的风骨。至今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便是故居门口屏风上的题字:“学者、战士、真诚的人”。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步入展厅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艾思奇。“把哲学还给民众”是这位“人民的哲学家”的毕生追求。他用鲜活贴切的生活实例、通俗生动的语言一扫以往哲学艰深玄奥的色彩,使新哲学开始走进人民大众。回顾他的一生,他就是一位冲锋在前的战士。不拿枪的敌人比拿枪的敌人更危险,思想战线上也有敌人的战壕,艾思奇就是在这条战线上左冲右突,以哲学武器为人民大众冲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我为艾思奇先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做出的努力而深深感动,身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我们更加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他理论成果与自我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勇担历史使命!承继优良传统,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去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最终成长为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阐述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任重而道远。

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荀福玉: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春节前夕在考察艾思奇故居时作出指示:“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2022年8月18日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古镇,顺着一条石子路,爬上小坡,艾思奇纪念馆的牌匾就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了解到,艾思奇整个生平事迹,他为了尽可能地贴近青年与群众,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用通俗化的口语来解释社会上的各种现实问题,以期达到革命理论的宣传、启蒙作用。毛泽东称他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职责,让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

供稿|蔡昊凌 王加盈

供图|刘 逍

排版|马 溶

审核|朱 丹

上一条:第三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赴腾冲市坝角村开展实践调研

下一条:第一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赴腾冲市帕连村开展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