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严于治学 良师益友——任新民老师访谈录

作者:王宁、徐拓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01-16点击数:

“有的人一旦开始了某个事业,便穷尽一生”,这是采访任老师后便留在我心里的话。他是位民族学界的著名学者,醉心科研长年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相关研究,发表多篇顶尖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他也是位优秀名师,每逢任老师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他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演讲方式,总是能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他更是为和蔼可亲的长者,在和任新民老师这样一位专家名师交流的过程中,总能被他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清晰敏捷的的思路所带动,而他语重心长提出的诸多学习建议也使我此行收获满满。任新民老师是从90年代初开始了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2005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带领博士的研究工作,是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唯一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几十年来他始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了诸多优秀学子。 除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任老师还先后担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院长,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付出诸多心血。

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是存在很多区别,在任职期间,任老师有很多体会。他说要成为一位好的领导者,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不是盲目的,要有它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有他努力的方向;二是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三是要始终搞科研,以科研作为带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他还说,如果有一个深厚的理论功底,那么讲课的形式就会更多样化,风格幽默,更多地带给学生启发,而且要有自己的研究发现,这样对学生的启发和未来的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把科研作为主要目标。”而如今,我们看到,很多大学以就业率为目标,这就违背了大学探究学习、研习学术的初衷。云南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大学,更应该把目标放长远,将目标定位在引领科技和思想的前列。

在院系建设方面,任老师更是独树一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质上也是一个团队,一直在搞团队建设。如今时代变革,管理者和管理的方式也在变化,对其自身的要求也应改变。必要的传统的东西不能放弃,要审时度势,适当做出改变,并发扬团队精神,迅速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在谈到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上,任老师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有的老师着重科研,可以带着学生出去参赛获奖,以科研提拔学生的成果;有的老师重视教学,坚守在现在的岗位上让学生踏实地学到一些东西。而无论如何,没有必要把两者划清界限,只有人才,才是划定的标准。这些单一的标准不能成为阻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理由,应该重视每个人特有的天赋。

(讲座中的任新民教授)

明代思想家李贽有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教育也应如此。老师的教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要了解学生、提醒学生、尊重学生。要在实践中教学,这不是一个要求或者诉求,而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一位教师,对这个社会了解得越深,那他能够提升学生实力的能力就越强。不光是知识理论,要把真正了解这个社会的东西讲给学生听。一位教师,应该凭借自己的年龄和阅历,更多地贴近社会现实,用这些东西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而不应该只把实践当作一种形式,这样不会让人服气。”老师不是教,是引导;不是lead,而是manage。而最重要的,是作为老师,应超越学生本身。任老师从教几十载,接触交往过不同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不同,甚至不在一个年代,不在一个时代。或许,50、60年代的学生,辛苦创业,有着自己的信仰;90、00年代的当代学生,处于一个消费时代,容易迷失方向。当代大学生,要有信仰和追求,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不仅如此,有了方向,还应该执着追求。其次,还应该学会担当,如今社会不合理的事物有很多,但不应该有太多抱怨,而是勇敢地承担,并且尝试改变。

我们这一代,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而在具体学习中,任老师给了我们建议。最重要的是要夯实基础,学好理论知识,如果没有政治理论,那么当遇到西方理论时,就没有辨别它们的能力。学习应该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读应读原文,不能单靠字面理解;然后多读历史经典,在具体事例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最后是要带着问题学习,逐个攻破,带有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一席话间,发人深省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师对教学的诚恳和对学生培养的重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任老师的学习心路大抵如此。愿在此之后,能借这一扁舟,顺风启航,达到理想的彼岸。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宁、徐拓撰稿)

上一条:任劳任怨的学生公仆

下一条: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采访谢旭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