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采访谢旭辉老师

作者:黄丽丽、王彩霞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9-01-29点击数:

“春花月夜莫辜负,最是一年好景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王彩霞同学按照和谢旭辉老师约定的时间来到云南大学东陆校区钟楼旁。刚到钟楼旁,就发现谢老师已经在等我们了,对着我们浅浅一笑,让人倍感亲切。为了更好的采访谢老师,我们提前就把想了解的问题准备好了,谢老师也是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我们所问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和谢老师愉快的交谈,我们收获了许多。

一、教学相长 一心育人

谢老师本科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1997至1999年在西南政法大学修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毕业后在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2003年调至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老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贡献给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谢老师在校期间主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等十余门课程。

谢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道德知识,在讲授每一节课之前都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制作课件,为了备课,经常熬夜到很晚。我们问老师:“这样会不会太辛苦?”谢老师说道,“为了同学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谢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第一课,谢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给同学们列举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防骗意识比较薄弱,容易上当受骗。通过身边的这些例子,学生加强了防骗意识,避免了惨剧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别出心裁,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结合思修的章节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景课表演,让学生联系所学原理,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社会以及自己的实际,改编事例,编排节目,进行情景课表演。这样的活动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学生主动报名担任主持评委、编创剧本、排练、表演,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谢老师还将表演好的节目录像,并上传到“中国健康服务网——大学生活栏目”,以次宣传党和国家的主旋律、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学期结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依依不舍,纷纷询问,下学期老师开什么课,一定要再选谢老师的课。谢老师还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帮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法律等课程的时候,谢老师还会给学生们讲最新的法律法规、条款,给学生列举大量的事例。谢老师的授课非常精彩,深深的吸引了同学,学生在课堂上都不想玩手机,生怕错过了一点知识。

正是谢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不断创新课堂模式,把每节课都上的生动有趣,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极高的评价。在教学方面谢老师说道:“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选择了什么,而在于选择之后是否投入一万分的努力。”谢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尽心尽力,在科研方面也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

二、潜心学术孜孜不倦

谢老师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获得的奖项也很多,成绩斐然。一直以来她总是潜心钻研学术,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个人著作有:2006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30万字的专著《长流水》、2009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40万字的专著《同行——改革与发展跟进研究》、2018年6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7万字的专著《文化体制改革与优秀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研究》。合作著作有:2003年合作编著的《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续发展》一书,谢老师撰写十万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获云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作为副主编参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一书编撰,(谢老师撰写近三万字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 发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研究》一书(谢老师撰写近三万字,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谢老师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考》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用科研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索》发表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国经济复苏中的隐患探析及其对策》〉发表在《经济问题探索》、《改革创新是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云南省级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的启示》、《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反思》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进修教师访问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发表《北京大学学报》、、《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刊登在《云南社会科学》、《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法宝》获省教育系统纪念邓小平10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发展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编《高举旗帜,奔向未来》一书、《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刊登在《云南社会科学》、《司法实践是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要环节》1993年《云南法学》。谢老师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非常多,就不再一一列举。

参与教材的编写有:1995年参编《政治经济学》大学教材,(谢老师撰写9000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9年合作(第二主编)省统编教材《司法职业道德》(谢老师撰写16000字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原理》(参编省教育厅高校编教材,谢老师撰写17000字由1996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编省教育厅统高校编教材,谢老师撰写16000字,1999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2004年连续进行修订再版21000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向全国推荐。

参加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和省级重大规划课题:2007年参加省文化厅牵头的“云南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已结题,其论文《云南文化产业和艺术团体改革应如何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发表在中国文化报社编《中国演出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参加省教育厅牵头的“云南7个10万人口以下特有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及对策” 省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谢老师是其中布朗族、基诺族、怒族三个子课题组长,《从基诺山的基础教育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论文,2006年在《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发表。并被云南省哲学学会编《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一书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由于参加这两项研究,又引起了这两个领城的一系列研究,本书收入了其中许多研究成果。2001年参加“云南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研究,谢老师负责子课题“云南省个私经济开发实验区发展问题研究——开远市个私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的调研和执笔写作。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多次获奖,部分获奖情况:2005年参加省教育厅“五个一工程”教案比赛获一等奖、参加省教育厅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获三等奖、2007年3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获云南省教育厅三等奖、《基诺族教育问题研究—西双版纳基诺乡教育调研》文章获二等奖、论文“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反思”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进修教师访问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12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调研)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离不开科研,科研丰富了教学,教师就是要边教学边研究。谢老师总结自己的科研历程,勉励同学们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潜心学术,孜孜不倦做科研。

三、一心为公尽职尽责

谢旭辉老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她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校和学院领导和支持下,从自己做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组织好支部活动:第一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党章,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第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按时进行“三会一课”,严格组织生活;第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积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一流党建”出谋划策,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第五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等工作。在学习活动纪律上,谢老师严于律己,没有一次请假和缺席,每次都坚持提前赶到,开会前搞好卫生,最后离开。

在谢老师看来,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是把组织工作做好的必要条件。作为支部书记,谢老师以身作则注意随时保持言行规范,办事公开,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制度未定的,集体研究。在工作中,谢老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并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谢老师严格按时组织集体开会学习和每月的支部例会。除了安排学习活动,谢老师还十分关心党员同志的身体健康,她以个别谈心的形式处理具体的人和事,做到尊重老同志。在谈心时,她必先个别交流,求得个人的认同。其次是融洽人际关系,作为支部书记,每开展一项活动,都从关心每一位同志身体健康出发,尽力关心帮助党员同志,完成好校院党委下达各项任务。

谢老师丝毫不落伍于时代,她充分利用网络将支部工作情况定期上传到“云大电子党建平台”上:支部书记制作的支部书记讲党课PPT;“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党支部2018年3月—2018年12月工作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党支部学习讨论十九大报告、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情况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党支部学习中央、省级党委文件,学校、学院的学习文件;支部学习讨论活动及照片。

虽然谢老师已经退休了,但却不曾享得闲暇,反而更加勤恳。退休党支部书记工作繁重而劳累,每个学期都要写各种学习汇报材料、上党课、写讲稿、做课件、总结报告共十几份,达数万字。除了上课以外,谢老师还担任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每学期全面任课老师听课、督查评估两篇毕业生论文、督查评估两份上学期的考试试卷、督查评估5份不同专业研究生毕业答辩论文,这些工作都要填写详细的电子版表格上报学校,还有开学头三天的上课巡查,期末考试4整天的巡查工作,每个学期撰写5千字的总结报告上交学校,有的总结报告被学校教务处刊登。

四、曲尽其妙不拘一格

除过前面提到的谢老师在学术方面造诣很高之外,在戏曲方面也有所建树,精通越剧、京剧、昆曲等。说到戏曲谢老师总是滔滔不绝,谢老师是一位“戏痴”,脱去舞台上的戏服,现实生活中谢老师显得洒脱随性,言谈中偶尔还能体会到唱京剧的韵味。谢老师在学习和调研中逐渐喜欢上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一步步从喜欢到学习演唱,看视屏和现场演出,向专家学习,到痴迷,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从一名爱好者变成了精通戏曲的专业人士。

谢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从戏曲的起源到发展过程,每个戏种的特点、代表作、表演方式的不同等。谢老师认为无论是昆曲、京剧、越剧等,都是我国优秀文化艺术形式,是我国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以自己独有的美丽和智慧走过了上百年的岁月历尽沧桑,不断发展和完善。它们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珍贵的民族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谢老师说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人受益匪浅,优美的服装给人以视觉美,在观看和演唱时,使人们的情绪在充满情感的表演和音乐情态的诱发中,获得释放与宣泄,使积极的情绪强化、消极的情绪排除,甚至可以使原有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情态,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里紧张情绪,创造自我调节的机会。”谢老师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谢老师曾多次到各地区进行调研。谢老师为了向吴素英老师(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学习,利用假期自费来到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谢老师说,当她得知吴老师愿意和她见面时,竟激动的一夜无眠,去学习前就准备好了要请教的问题。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学习了一个星期左右,当吴老师上班开会时,她就在宾馆的房间里,观看视屏学习。为了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在国内的各个地方观看演出和拜访戏曲“大家”学习,还到世界各国进行调研,学习不同的优秀文化艺术,如到英国索尔泰尔世界文化遗产小镇参观调研、到莎士比亚大剧院观看《奥赛罗》、参观爱丁堡文化艺术节等。

她不仅学戏曲还自己潜心创作戏曲,她曾在学校申请开设了《戏曲鉴赏》课程,在此期间她也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心中装着“大戏剧”的情怀,她说以前更多的是想如何把戏唱好,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传承中华戏曲,戏曲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谢老师希望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五、莘莘学子殷切期盼

每一位在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书育人的老师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贡献者,谢老师更是尽心尽力的工作,教学和科研,谢老师一生都投入其中。作为学院的督导,不断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她做的工作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谢老师的职业生涯就是教书育人全过程的展现,她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花在了教学、科研、工作上,培育了无数优秀的学生,桃李满天下的谢老师是幸福的,一心为公的谢老师是幸福的。就像谢老师一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处理好每一处细节一样,在她的影响下,我们都会慢慢进步,越来越好,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谢老师的研究生们就深有体会,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得到谢老师认真负责的指导和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也感谢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因此,经常会有谢老师曾经的学生返校看望她,和她聊一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事。谢老师连续担任三年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殷切的希望,她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顾和爱护,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每一个孩子们都赋予希望的未来和极高的期望,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不畏前险,不断前进。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谢老师对云大学子的期望,谢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学术道路没有一帆风顺,踏实和严谨才能走的更远”。谢老希望同学们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要有远大理想,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能迷茫和懒惰,始终坚持学习,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来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如果时间来到了某个拐点,差距就会快速显现出来,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坚持不到转折的拐点,他们就选择了放弃,只有少数人坚持到最后。云大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每个云大人手中,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云大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丽丽、王彩霞)

上一条:严于治学 良师益友——任新民老师访谈录

下一条:德泽四方,业精于道